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铁路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铁技术创新极为关怀,从指出“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到肯定“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再到“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的殷殷嘱托,为高铁技术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铁集团工作部署,铁科院集团公司勇担国家铁路战略科技力量职责使命,凝心聚力、守正创新,为推动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作出新贡献。“2024年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重磅发布,其中:铁路工程机制砂绿色智能制造与高质化利用成套技术荣获特等奖。
据中国砂石协会了解,该技术为机制砂产品应用推广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促进了超5亿吨高品质机制砂在铁路工程中的生产和应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成果团队由中国砂石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砂石协会绿色矿山建设评估专家库专家、铁科院集团公司铁建所李化建主任研究员领衔。
展开剩余67%铁路工程机制砂绿色智能制造
与高质化利用成套技术
创建多料源兼容的机制砂母岩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将机制砂母岩性能纳入标准,从源头上保障铁路机制砂质量。发明基于机器视觉原理的机制砂生产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显著提升铁路行业机制砂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水平。研制出高稳健超流态现浇机制砂混凝土与高抗疲劳、低徐变预应力机制砂混凝土,打破机制砂在铁路预应力构件应用“禁区”。建立铁路机制砂生产与应用全流程管控平台与标准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机制砂混凝土成套技术。
成果在贵南高铁、昌景黄高铁、瓮马铁路等多项铁路工程中成功应用,指导了300余个机制砂场的建设,促进了超5亿吨高品质机制砂的生产与应用,铁路工程中机制砂应用占比由立项之初的不足10%提升至60%以上。项目成果实现了机制砂基因可知、品质可控,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可调、质量可靠,为铁路工程地缘性材料提供保障。
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1. 针对母岩来源多样、复杂,机制砂质量控制难的问题,构建了多料源兼容的机制砂母岩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隧道开挖全过程的洞渣母岩性能快速评价方法,实现隧道母岩力学性能评价时间小于30分钟,创建了基于大数据的机制砂母岩性能预测技术,实现了机制砂“基因”质量的源头把控。
3. 开发了高速铁路用铁尾矿砂纤维增强砂浆及机制砂聚合物修补砂浆,发明了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调控材料,揭示了机制砂混凝土结构性能演变规律,形成了隧道衬砌自充填机制砂混凝土、高抗疲劳机制砂混凝土和低徐变机制砂混凝土等系列铁路工程用高品质机制砂混凝土成套制备及应用技术。
据中国砂石协会了解,铁路工程机制砂绿色智能制造与高质化利用成套技术还荣获2023度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贵州铁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交通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化建、易忠来、赵有明、陈 健、陈文尹、章国辉、丁庆军、王振、黄法礼、麻旭荣、杨志强、蒋国云、谭盐宾、杨松科、候永福。
责编| 刘钗 · 校对 | 田萌萌 · 审核 | 张朋
来源:铁科院、中国砂石协会
发布于:北京市